常年風吹日曬黑里透紅的面容,粗糙并長滿老繭的雙手,神采奕奕的眼睛,在雪域高原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70歲的葉云,個子不高,說話做事都很利索,給人留下難忘的第一印象。
提起葉云,性情忠厚,注重團結,樂于助人是當地牧民群眾對他的評價。大家都說,葉云用行動把民族團結的火種灑落在了這雪域深處。
與葉云交談過后,葉云又一次帶著自費購買的米、面趕往了牧民西毛格里家中。“之前,她的丈夫因車禍去世,留下了五個子女,生活十分困難,僅靠民政撫恤金和她的臨時工工資維系生活。”葉云說,“孩子們也比較爭氣,三個孩子考入了高等院校,現在孩子們已全部參加工作,日子慢慢開始變好了。”
像這樣的事情,不僅僅是葉云現在的工作常態,更是他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做的事。
葉云先后資助孤兒和貧困學生704人,還先后資助了花石峽鎮中心寄校辦公桌椅和會議室設備、黑河鄉寄校100名學生的床上用品和教師辦公用品等。
“慈善救助家”是群眾對葉云的稱呼,葉云還是瑪多縣政協第一、二屆政協委員。他從未上過學,卻熟悉藏漢兩種語言文字,掌握著基本藏醫知識和天文歷算,對歷史文化具有很深的了解,在當地算是一名自學成才的“復合型”人才。
在改革開放初期,葉云成成為瑪多縣的第一位商人,他以多年經商的積蓄為資本,一直置身于慈善事業中,以自身的行動影響著許許多多的瑪多人。
“剛開始是我一個人捐助,后來身邊的很多人一起做慈善。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不僅能匯聚更多的力量,一起幫助更多的人,也使得慈善事業更加規范化。”葉云說。
在花石峽鎮加果村,村民曲美拉毛因家庭困難,加之身患結核病,一直無法就診。當葉云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去他家中看望并了解情況,“那時候的曲美拉毛躺在床上說話無力,無法進食,看得讓人很是難受。”葉云說。之后葉云為她資助醫療費用6000元,他的堅持不懈,換來了曲美拉毛的新生。
葉云還資助了花石峽鎮中心衛生院新建住院部和基本設施等,并幫繳了342名困難戶的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參合金。他先后對全縣范圍內的五保戶,殘疾人員、低保困難戶和危重病人資助1730人次,累積金額50.28萬元。
多年來,葉云向貧困學生,鄉村衛生所,敬老院,孤兒五保戶和久治不愈的病人等先后進行資助124.84萬元。他常說:“物質金錢上的資助不足掛齒,更重要的是把愛傳遞給每一個人,弱勢群體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
在葉云的幫助下,有些牧民群眾找到了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搬進了縣城的樓房。葉云就是這樣,用自己真誠善良的心溫暖著牧民群眾的心。
正因為如此,葉云先后多次獲得鄉和縣、州以及省級有關部門表彰獎勵,當地老百姓更是對他贊不絕口,他以實際行動把大伙凝聚起來,熱心公益,為善最樂。
一棟棟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一條條寬闊筆直的鄉村公路、電話電視進入千家萬戶……和葉云一樣,越來越多的瑪多人在民族團結帶來的社會發展中,默默作出自己的貢獻,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