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南網據新甘肅·甘肅日報訊(記者 曹立萍)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送來了春風。
一時間,作為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非公有制經濟破繭而生,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壯大,表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鼓勵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動雙創升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全力促進非公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截至2018年11月底,我省市場主體達到157.76萬戶,較2014年的96萬戶增長了64.33%;其中,非公經濟市場主體累計達到154.66萬戶,占比超過98%。
改革開放春風下的“弄潮兒”
1980年,溫州的章華妹領到了全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1985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權大連市工商局頒發改革開放后首個私營企業營業執照;
1987年,全國城鎮個體工商等各行業從業人員已經達569萬人,一大批民營企業蓬勃興起……
短短幾年間,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全國范圍掀起了創業興業、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潮,這讓30歲出頭,端著我省國企“鐵飯碗”的朱全祖也有了自己干一番事業的想法。 是安于穩定的生活,還是乘機放手一搏,他心里有些猶豫。
終于,在家人朋友的一片反對聲中,朱全祖毅然辭去我省一家國企的干部職務,于1996年成立了亞太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為我省又一批“下海”試水的創業者。
“創業之初,我東挪西湊借了50萬元,又從銀行貸款500萬元,開始加入房地產開發的大潮。”朱全祖回憶說。
在此后的20多年里,亞太房地產開發公司從一家只有10多個人的小企業,逐步發展成為目前擁有員工6500人,總資產超過200億元,集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礦業采選等多項業務的集團公司。
2015年,亞太集團再次搶抓機遇,搭上我省投資建設蘭州新區的“順風車”,投資46億元發展工業制造項目,成為首批進入蘭州新區的民營企業,開啟了企業轉型之路。
亞太集團的發展歷程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民營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縮影。
作為亞太集團的掌舵人,朱全祖和改革開放期間我省涌現出的一大批民營企業家一樣,無疑都是改革開放春風催生的“弄潮兒”。這些敢于突破思想束縛的民營企業家們,是市場經濟中最有創造力和活力的改革推動者,他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推動了我省經濟繁榮發展。
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4.3%提高到2017年的48.2%。非公經濟經營領域主要涉及工業、農業、建筑業、社會服務業等眾多的行業和門類,特別在從事計算機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等新型業態上,非公經濟近些年呈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
甘肅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1988年,剛滿20歲的郭金紅從甘肅省醫藥學校畢業,走進了蘭州和盛堂制藥有限公司的前身——甘肅省藥物研究所,一干就30年。
在這30年里,甘肅省藥物研究所一度更名為“蘭州敦煌制藥廠”,并在1998年改制更名為“蘭州和盛堂制藥有限公司”,正式由國營企業轉型成為民營企業。
“剛成立的和盛堂,占地面積只有30多畝,制藥、辦公、研發都擠在一座樓上,生產設備也很陳舊。”郭金紅回憶說。
2012年,和盛堂開始在蘭州新區投資建廠,并成為蘭州新區首家投產運營的高新技術生物民營醫藥企業。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和盛堂幾經改制,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企業效益越來越好,我們的工資待遇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郭金紅高興地說。
改革開放40年來,有許多同和盛堂一樣的民營企業,在探索企業發展之路上,歷經市場經濟的錘煉和洗禮,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
這些從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不僅是改革開放紅利的受益者,也在我省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我省經濟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動力和活力。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省新增非公經濟市場主體達20.7萬戶,同比增長5.88%。非公經濟實現稅收475.69億元,占稅收總額的44.45%,同比增長22.72%;非公企業實現進出口額110.3億元,其中出口83.6億元,占出口總額的79.2%。
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非公經濟市場主體的活躍程度,是衡量區域營商環境優越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鼓勵、引導、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相繼出臺了131條鼓勵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意見,全力推動我省非公經濟發展。
同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在隴原大地涌動。在這股熱潮的吸引下,在國外留學的車團結帶著家人回到了甘肅,在蘭州市高新區注冊成立了一家專注于生物基因技術的研發公司。
目前,這家科技型企業已經獲得先進科技成果23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擁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44個醫療器械生產批準文號和相關生產技術,成為甘肅省生物芯片與分子診斷領域的領軍企業。
近年來,我省從放寬市場準入、破解企業融資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方面入手,積極營造興商、富商、安商、護商、親商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激發和釋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活力。
省市監管部門積極推進“證照分離”,實行注冊企業名稱自助核準和登記申報承諾制;實施“先照后證”改革;推進簡化住所登記改革,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辦企業,大大降低了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門檻。
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2016年省政府列出5億元專項資金,建立了甘肅省小微企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擔?;?,形成了“政府+銀行+保險+企業”的貸款模式,全力推動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工作。到目前,全省累計為4329戶小微企業發放互助擔保貸款161.4億元。
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我省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從20%降至19%、失業保險費率從1.5%降至1%,期限執行到2019年4月30日。同時,清理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1.15億元。
風勁潮涌正揚帆。只要我們認真落實好黨的政策,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我省民營經濟就一定能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贏得更加光明的未來。